师父叫你们无所住心啊,就是没有一 个地方可以把你们的心留住,你才自在。
每一天要心无所住,那你的心处处才是净土。
环境对学佛人的影响很大,这叫“对境起意”“住色生心”。一种利益,会让你忘记佛性。一种外境,会让你丢失般若。所以学佛要“无所住心”,才是真实不虚。
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“佛法”,心里就会拥有“佛法常住”。让那些人间的私情、杂念,在你的本性当中“无所住”,这是第一步。
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”举个例子,别人说你不好,你没放在心中,你就是没把别人的这句话住在你的心中而生出其他的杂念来。
师父跟你们讲,要念到“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我没有什么事情住扎在心中,我哪生得“其心”啊,那才是真正的心啊。
为什么学佛人经常说要证得无上菩提心?其实《金刚经》说“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这个境界就是菩提心。
无所住与慈悲结合的境界,那就是菩提心。
如果我们只能无所住而没有慈悲心,那你可能就是学的小乘的独觉士;如果你只有慈悲心而不能无所住,那你就是世俗的有为法。
要无所住心,要无缘大慈,要为了众生而能献出自己宝贵的时间,包括自己的一切,这样才有真正的慈悲心,才能成就心中的菩提心。
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这句话是《金刚经》中的名句,师父今天特别拿出来跟大家来解释。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禅宗六祖初步的悟道就是这一句话,想一想,就这么一句话多重的分量,因为他听到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就开悟了。
师父跟大家解释一下,原来我们的心本来就无所住的,我们的心整个都是无所住的,“无所住”就是空的,没有地方可以去的,就是告诉我们“此心无所住,无所住毕竟空”。
你们小时候的心现在到哪里去了?你们小时候的恨心到哪里去了?小时候的贪心到哪里去了?小时候你们曾经被人家欺负,或者你去欺负别人,那些不好的心现在在哪里?所以它是无所住心, 只是一个空的境界而已。
要无所住,坦然。“我对谁都无心,我无心去伤害别人, 我无心去接受别人对我的伤害”,你是不是得大自在?
无心即有心,有心即无心,心在哪里?因为心没有来也没有去,无所住心。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要去“留心”,你一留心就一定会烦恼。
一面镜子在心中,善恶都照在你的心中,照过了就没有了。你们看看一面镜子,刚刚照过镜子的时候,镜子里是不是留有你?这个你是不是一种假相的你?这面镜子是不是无所住?
《心经》里还有《金刚经》里讲的深奥的道理就是,当你理解了,当你觉悟了,你已经解脱了,实际上你正在真和假之间,正在对某一个事物理解的过程中。为什么经文中经常说“无所住”?为什么有所住心,又为什么无所住心?实际上住和不住心,就是在一念之间。
佛经就是告诉你们为什么,因为般若智而生其心,因为当你完全空的时候,佛性的般若智慧让你生起这种慈悲善良的心,而这种慈悲善良的心又无所住心,是在意念中有的,但是又好像找不到。
你有这个念头了,那你就会心有所住;如果你今天没有这个念头,心无所住。
要懂得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(不管是好的坏的),我生出来的心念我要忘记它,不要让它放在心头。
这两句话,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,表面上看起来叫你不要有心;但是后面那句话“而生其心”,就是又要生出这个心。
那么到底是生出什么心?看上去好像有矛盾,其实就是告诉你:我今天有心来了,但是我不住在心中,我等于没心;没心又会生出心;生出心,我不住在心中,那是不是像时光流逝一样,就没有了?
想一想,我们的痛苦就是因为回忆、记忆,如果你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你就不痛苦了。那么你的心为什么要生出呢?因为心一定会生出来。
所以既然一样要生出其心, 菩萨叫我们一定要“应无所住”。把这两句话倒过来看就是:你一定会生出心的,所以你应无所住心。这就是佛法的奥妙之处。
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这个“应”,其实就是一种方法论——你应该、你必须。
用本体论来讲,本无所住而生其心:一个人如果本来就没有住在这种心中,心空的,你无所住,不管怎么样,你都是空空如也,不会生出其心的。
很多人为什么会烦恼?心太多了。很多人心太硬了、心太忌妒了,还有很多人心太软了,还有很多人心太肮脏了,全部都是由心发出来的,所以菩萨叫你无所住,就是把它全部扫掉,扫干净。
扫干净之后心会出来吗?心还会出来,所以叫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生出来的“其心”,那是干净的。
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心可以住足在内心,什么样的心不应该住足呢?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,任何的心都要无所住,你没有心了,你生出来这个心还有的,那么这个是你的真心。
师父在这里举个简单例子,你今天看见佛堂就磕头了,没有想到“我今天要来给观世音菩萨磕头,我要求什么”,你跪下去就磕头了,很自然地磕多少个头,用不着数的,你心里全知道就磕多少个头、跟菩萨怎么讲,因为你天天这么做。这个就是“应无所住”——不要住在“我今天磕头求菩萨”的份上而生出来的这个自然的心,那就是纯洁的心。
就是告诉我们无所不在, 处处都在,你的心无所不在,处处都在。你的修心,你的为人处事、救度众生,表面上看处处都在,实际上你已经做到了不在内、不在外,因为是无所住而生其心。
心无所动是智慧,心无所住本性归。看破离开执著心,无所住心生其心。
抛开名相分别,远离妄心一切。烦恼不再纠结,无所住心空也。
不思善来不思恶,无所住心行功德。世间万法唯心造,离空无相境界高。
无所住心,就是你的心不要放在某一个位置上,我无所谓,放在哪里都可以,不放在哪里也可以。
心无所属,就是说,我的心没有属于某一个人,我的心没有属于某一件事情,所以,我的心才自在啊。
无所谓了, 就会心无所住,心里没有可以住足这些人间贪瞋痴的地方。
佛陀在我们心中,这在佛法界就是“无所住处涅槃”。
什么叫无所住处涅槃?就在你的心里,没有固定的一个地方,你走到哪里, 佛陀的身影就在你身上。
返回上一篇
前往下一篇
返回【佛学美图专题】
《初学答疑群》扫码进入
《Whatsapp学习群》<<<点击进入如微信点开,选择右上角“浏览其中打开”
【最新发布】提取群-非法布施欢迎愿意遵守群规的师兄
《每周四,日19点周三早6:20周六13点共修》
--- 以上内容排版、视听资料处理等如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,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和护法菩萨原谅!请各位师兄原谅!
免费在线答疑 + 入群学习
任何关于命运、事业、情感、疾病、风水、奇怪的梦境等疑难杂症,我们都能帮您一一化解
不花钱、不求人,我们自己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!!给您一次重生的机会!
防失联、更多精彩【点击】下图
防失联【点下图】安装APP苹果|离线|安卓
【点击下图】进入【资料大全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