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以下文字并非来自官网,仅供参考,请以音频为准】
《初学答疑群》扫码进入
《Whatsapp学习群》<<<点击进入如微信点开,选择右上角“浏览其中打开”
【最新发布】提取群-非法布施欢迎愿意遵守群规的师兄
《每周四,日19点周三早6:20周六13点共修》
好,今天继续跟大家讲《白话佛法》。
上次跟大家讲了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今天跟大家再继续做一些解释。这句话是《金刚经》里面的,是六祖悟道的一句话。其实这句话非常有意思。我们首先要了解“云何生心”,就是人为什么会生出很多心来。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碰到事情就生出很多的心,比方说自私的心、贪心、忌妒心、恨心……“云何生心”,为什么会生这种心?因为我们人本来就具有妙明真心,就是在我们的九识田中就有我们本来的真心,真如实相的本性——善良慈悲的心,这些是好的心,但是我们在人间红尘中时间太长了,已经把本性、良心遮住了,所以生出了很多不应该有的心,而真正应该生出的那种悲愿心、菩萨心、菩提心、慈悲心,和应该对人拥有的平等心、利他无我之心,这些好的心全部都找不到了。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人会越来越走下坡路。人碰到事情首先是想“我”“我自己”“我需要”,没能帮助别人。
所以,菩萨让我们“如是等心”——这些好的心,全部都要无所住而生其心。就是哪怕好的心,想过了不要住在心中;就是好的东西,用过了不要老罣碍,不要总是记在自己的心中。很多事情你帮过别人了,你不记在心中,或者曾经送给别人东西,给了别人很多,把他抚养大或者对他很好,像这些善良的,实际上就是你的真心和清净心,就是你的佛心,因为你无所住了,把帮助过别人已经忘记了,已经没有感觉到自己拥有了这些心。讲到底就是帮助过别人要忘记,对人家好过了要忘记。众生为什么会生出这么多的贪心、执著心、贡高我慢心?为什么会有分别心,乃至八万四千烦恼之心?因为我们把那些用过的心驻足在心中,时间长了,“这是我的心”“这是我的恨”“这是我的忌妒”……慢慢地因为你驻足了很多心,使你生出了更多的心,那么妄心就开始生起了,业识心就开始生起了,平等心就找不到了。所以皆是无所住而生其心。我们只要把任何人间的心驻足在自己的清净心中,你的真心就不会被污染,就是佛心常住。众生所生的心都是贪心、执著心、贡高心,还有分别心,这些妄心和业识心(“业”就是“业障”的“业”,因为业障阻碍了意识,产生的这种心态就叫业识心)也就是众生之心。
佛经里面讲“所以者何”,为什么众生会处处著相,什么事情都钻进去?“我对你好过,我对你好过两三次了,为什么你要对我这样?”著相了。“为什么我这样修还修不好?菩萨,我天天在磕头,为什么还不行?”因为相多,故心亦多,就是你今天著相越多,你的心越多。今天看见这个人、那个人,感觉不一样。这个人感觉蛮好,生出了一个欢喜心;很讨厌这个人,生出了一个瞋恨心;你今天看见他,觉得他比你有钱、长得漂亮,又生起了忌妒心。因为由相产生了心,心多,那就不能清净。所以我们在学佛中经常有一句话,“你这个人心很多”——因为你想得太多了。所以心不清净,当然学佛中就不能悟出实相真心,所以你不能理解什么叫实相。学佛人“欲悟实相真心”,真心就是你真正的心,所以师父叫你们不要撒谎,你才能讲出真心话;你今天一撒谎,你能讲出真心话吗?实相真如,心不清净,一切不得真相,所以要放下一切,则一切不住。你今天对他好不好——这个心都不要有;你今天看见他讨厌不讨厌——不要有。就像师父今天不管看见是谁,都觉得他是学佛人,他是有本性的,他是真心自见的人(自己能够看到本性的人),你用这种境界去看所有的人,你不会觉得他讨厌,你自见道心。
佛道,学佛有道理的,学佛有一条道的,不是乱学的。很多人以为念念经自己就学佛了。佛道佛道,佛有一条道路的。你在这个正道上,能找到佛;你离开了佛的道,找不到真佛,可能走偏。道哪里来的?道从心生,从内心生出的。心由道见,心在佛道上,才能看见真正的良心和本性。讲到底就是一个“道”字,一个“佛”字,一个“觉”字,一个“悟”字,就是一个妙不可言。你理解了,就找到了这条道;你不能理解的时候,就远离佛道。不管做什么事情,你的言和行(就是说话和语言)你能够理解,你能够得到佛,你能够判断。如果你的心里正在做某一件事情,你的心里找不到某一条路,那你的路就绝了、就没了。找不到佛法,路就没了。佛道微妙,初学的人根本不知道领悟佛法的真如实相,因为他找不到佛道。
佛要众生领悟实相无相,佛跟大家讲:这个世界一切都是空无的,你们不要去为了一点点人间的利益、名利去争吵,因为这个世界表面上看起来是实相,实际上是无相的,是没有的。你今天如果没有这个念头去想,那么你就是真心,所以叫“离念即是真心”。你有这个念头了,那你就会心有所住;如果你今天没有这个念头,心无所住。所以,真正的佛法就是一种理解、一种开悟。佛要众生领悟佛法的奥妙之处,就是告诉我们这个生出心的方法:我们要生出佛心,要生出慈悲心,这才叫正道。如果你今天生出那些卑劣的贪心、瞋恨心、愚痴心,还把这些心驻扎在自己的心中,那就永远找不到佛道。要懂得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就是不管做好的、做什么事情,生出来的心念要忘记它,不要让它放在心头。你们想想看,年轻的时候做错事情,现在师父跟你们一讲起“你曾经怎么样怎么样”,马上掉眼泪,因为驻扎在你们的心中,而生其心。
菩萨让我们“应无所住”,不要把这些不好的、好的都是过去的事情放在心中,就无所住心。这两句话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,表面上看起来叫你不要有心,但是后面那句话“而生其心”,就是又要生出这个心。那么到底是生出什么心?看上去好像有矛盾,其实就是告诉你:我今天有心来了,但是我不住在心中,我等于没心,没心又会生出心,生出心,我不住在心中,那是不是像时光流逝一样,就没有了?想一想,我们的痛苦就是因为回忆、记忆,如果你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你就不痛苦了。那么你的心为什么要生出呢?因为心一定会生出来。所以既然一样要生出其心,菩萨叫我们一定要应无所住。把这两句话倒过来看就是:你一定会生出你的心,所以你应无所住心。这就是佛法的奥妙之处。
在《金刚经》中“云何应住,云何降伏其心”,就是要达到般若菩萨的境界。你为什么应该要降伏自己的心?“云何应住”,就是你应该把这个心住在什么境界,怎么降伏这些妄想的心。师父举个简单例子,你今天跟人家吵架了,如果你的境界很低,你把这个心就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瞋恨心中,因为吵过架之后你恨他了,不愿意跟他好了,很难过,你就是把这颗心住在了瞋恨心中,就是这个境界。那么怎么样降伏这些妄想心?也就是告诉大家“应如是住”,就实事求是的,这个事情过了,我们自己没有这个境界,我们做错了或者得到了、失去了,都是如是的——本来就是这样的。想清楚,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该发生的就会发生,不该发生的不会发生,一切都是缘分。
“应如是住,如是降伏其心”,就是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正常的,出来也是正常的,发生了也是正常的,解决它了也是正常的,来降伏自己这个心,这样你就会安住自己的心。表面上看起来佛好像回答《金刚经》里面的这句话,看起来等于没有回答一样,实际上佛早就在心中空了,他没有意念。当你问的时候,佛陀念头早空了,所以佛陀后来就讲一句方便法门,那就是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就是你所有的心都不要住在你的心中,这时你生出来的是不是干净的心?举个简单例子,今天你跟人刚刚吵过架,如果你把恨念,把刚刚他讲过你、对你不好的想法,和所有他曾经过去和现在刚刚伤过你的话,全部不住在心中,忘记了,这时你就感觉到“我跟你在谈另外事情的时候,我没有其他事情住在心里”,你最后生出的这个心就是正在进行的心,就是如是心,就不会带有偏见了。为什么很多人会有偏见?因为他过去的心住在心中,他对他有偏见了。所以每一个念头都不能停留在你的心中——叫无所住心,自然行云流水,前念已灭(前面的念头已经灭度了),后念不生。就是告诉我们:前面的念头灭掉了,后面不要去生起其他各种各样的念头。就是告诉大家,一个念头生出了,要把它灭掉,就不住在心了;后念又不生,那就是干净的。
师父很喜欢用家庭作为例子,刚刚先生讲过一句话很讨厌,太太看见他很讨厌,如果把她先生刚刚讲的一句讨厌的话忘记了——前念已灭,没了,对不对?前念已灭,然后接下来“后念不生”,也就是说,刚刚他讲话讨厌已经灭度了,没有了,你像没听见一样,你就不会生起后面对他讨厌的念头了,是不是后念不生了?所以行云流水,当体即空,马上当下你心中没有瞋恨心、没有烦恼心,所有都无所谓,你就空了,所以你不要去用心。同样再举这个例子,如果刚刚先生讲了一句很讨厌的话,你还记着,留在了心中,然后你又想把它灭度,你就必须用心去求空。也就是说,你要用心去把刚才他骂你的这句话灭度掉,这时你是驻扎在自己的心中了。“刚刚他骂我吗?算了,不要去搞了,他就这个人,他整天讨厌,算了,我克制一下吧。”你想想看,你用心在求空,你用心想把这件事情不住在心,实际上还是因心而生心。所以菩萨这句话妙就妙在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你把刚刚前面他对你讲的这种骂人的话全部都忘记了,你再生出来的心是不是干净的心?就等于前面有盆脏水,你已经把它倒掉了,再接下来的水是不是干净的?那个是顺手就倒掉了。如果前面那盆脏水没倒干净,你说“哎呀,真讨厌,我把它倒掉吧”,这个是“哎呀,真讨厌,我已经看到它脏了”,然后再把它倒掉。你要生出干净的心,这个心已经不是你“当体即空”的心了。所以,任何一个妄念的生出,我们不能让它住在自己的本性自性中。当一个人的念头出来是不好的,必须把它消掉;如果不能把这个念头消掉,那就不能做到如如不动。
--- 以上内容排版、视听资料处理等如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,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和护法菩萨原谅!请各位师兄原谅!